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書店活動】三餘書店四月活動總覽@二零一六


書與講座
04/06(三)晚上19:00【讀冊聚會】【文學敘事 VS. 電影敘事,《路邊野餐》導演簽書分享會】主講│畢贛
04/16(六)晚上19:00【讀冊聚會】【《走向帝制》新書分享會】主講│作者 余杰
04/17(日)晚上19:00【讀冊聚會】【《二十一世紀共慘世界》新書分享會】主講│作者 梁文韜
04/23(六)下午14:00【讀冊聚會】【《稻田裡的教室》閱讀推廣會】主講│作者 林如貞
04/24(日)晚上19:30【世界閱讀日】【開書店不需苦情,但可以偶爾苦笑】主講│三餘書店店長 鍾尚樺

展覽
03/26(六)-04/08(日) 【地下室展覽】【活人拳 │拳師打蔣公活人拳漫畫原稿展】
04/01(五)-04/18(一) 【一樓看展】【潘家欣│《失語獸》2016 版畫巡迴展】
04/16(六)-04/29(日) 【地下室展覽】【 徐一絹、陳美合│深海裏的莉莉艾曼絲 - 一與美雙人展】

南方藝文講座
04/09(六)下午14:30 【生活處處皆有偶-偶戲美學欣賞與運用】 主講│偶寶貝劇團團長 曾麗真

音樂表演
04/16(六)下午15:30【Violet Lens 绀樂團|『宣傳新歌 順便環島』音樂分享會】

電影 /劇場
【地殼下影社:寒食懷想特映】每週四晚上19:00
    4/07東京小屋的回憶The Little House
 4/13岸邊之旅Journey To The Shore
 4/14百日告別Zinnia Flower
 4/21橫山家之味Still Walking
 4/28二弟Er di
【看紀錄片】
  04/08(五)睌上19:00【《環境友善職人》 紀錄片巡演計畫】
  04/10(日)下午14:00【性別培養皿】【《家的想像》紀錄片播映×討論會】


三餘文化X英閱聚會第二季﹝繪本篇﹞
時間:每個月第三的星期日,下午15:00
費用:350元/單場 1800元/六堂全報
繳費方式:三餘書店,臨櫃繳款

-- 04/17 Usborne Publishing
-- 05/15 Scholastic Corporation
-- 06/19 Scholastic | Blue Sky Press
Scholastic | Orchard Books
-- 07/17 Hachett Book Group
-- 08/21 Walker Books
-- 09/18 Candlewick Press

每週三 晚間19:30【讀詩聚會】

每月最後一個禮拜日4/24 晚間18:00【台語讀書會】 

4/11-4/24【友情售票】【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君不見】

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三餘選書】《地圖之外》

《地圖之外:47個被地圖遺忘的地方,真實世界的另一個面貌》,阿拉史泰爾.邦尼特
 
航海時代大概是人類積極認識世界最開端的年代,不管目的是為了帝權的擴張或資源的掠奪,藏在背後的是人類企圖擁有世界的慾望,這就和藝術的寫實主義發展歷程很像,人類慾望擁有世界。

在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的當代,國家與技術的力量幾乎控制地表上所有的土地,還會有看不見的城市、不被發現的地理嗎?《地圖之外》是一本很好看的書,記載了47個不為人知的角落,作者阿拉史泰爾.邦尼特是英國的地理學家,他以幽默的文字和專業的學理介紹這些地方,閱讀過程讓人充滿好奇心。

俄羅斯的祕密城鎮「熱列茲諾戈爾斯克」,因發展核武而與外界隔離、不被外人知曉,邦尼特帶我們走進這個冷酷異境,描述這個荒涼城鎮的過程,也重回了冷戰時期的核武對峙,在歷史與地理的爬梳過程,幾乎是人類對於核能的反省。

在澳洲的南太平洋附近,有一個「桑迪島」,在許多地圖甚至Google Earth上都有出現,卻被發現其實根本從未存在,雖然過去在很多科學文獻上都有這個島嶼的存在,但澳洲科學家真正去探勘時,找不到原本期待的狹長島嶼,面對他們的竟是1400公尺的深海。桑迪島的荒謬存在,挑戰了科學文獻的權威,雖然科學家們繼續在大海上尋找「桑迪島」,但也啟迪了我們對於知識系統的懷疑。

《地圖之外》不僅僅是本發現新大陸的獵奇書籍,邦尼特具備人文觀點的視角,讓我們在一個個被發現的世界角落中,思考各種人類社會議題,這是《地圖之外》最彌足珍貴的觀點。如果喜歡閱讀地圖的朋友,這是一本必看的好書,如果對世界充滿好奇,更歡迎來到這些被地圖遺忘的地方。

【書店活動】地下室展覽:拳師打蔣公活人拳漫畫原稿展

【地下室展覽】活人拳 │拳師打蔣公活人拳漫畫原稿展
展覽期間:2016/3/26(六) - 4/10(日)
策展人:活人拳,被房租與創作奪去靈魂的台灣漫畫家

 
 《蔣公會吃人?》是一本很酷的圖文書,活人拳的畫風超有魄力,有著90年代的熱血風格,故事無厘頭奔放,這個禮拜六在書店地下室,漫畫家活人拳將展出《蔣公會吃人》和《拳師打殭屍》的原稿,還有專為本次展覽特別追加 mix版故事結尾。

活人拳說:「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畫圖,也會怕有一天會截稿」,熱愛畫畫的活人拳,一生最怕的就是截稿,這次書店地下室很榮幸邀請到他的作品,大家可以來看這些截稿前奮力催出的熱血,也可以繞著地下室看一圈這兩本精彩的漫畫,保證給大家愉快的熱血時間。

禮拜六開始,歡迎來到活人拳的漫畫世界,超硬派的原稿展

【三餘選書】《身為職業小說家》

《身為職業小說家》,村上春樹,2016

在我那個年代,上了大學讀村上春樹,是一種身分認同的象徵,從《遇見100%女孩》開始,然後《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而且一定要有《挪威的森林》,然後會回讀《聽風的歌》和《1973年的彈珠玩具》,看小說家的早期作品,那時候覺得《發條鳥》有好多集,就沒那麼快想讀,周遭朋友的寫作風格,也或多或少受村上的影響。

那是一個村上的文學年代,一種有著藍色濾光鏡的年代。

但也不知道為什麼,大學畢業之後,村上的作品就少讀了,或許因為1998年之後,他的作品以短篇和散文為主,即使有了《海邊的卡夫卡》、《1Q84》,但卻沒有像大學時代般風靡。最近和學生討論他們的畢業製作,他寫小說,竟在初稿裡看見村上的某些風格,年輕的學生告訴我,他最近迷上村上春樹。

那天晚上,把書櫃上的《聽風的歌》拿出重讀,女孩與夏天的風,他們的孤獨與安靜,他們有容易敏感的情愫,邊看書邊放著《那年夏天寧靜的海》,那是屬於八零年代的靜默。

村上最新的作品是《身為職業小說家》,不是小說,而是他的生活自述。他以12個章節描述寫作生涯,以及小說創作的細節,什麼是「原創性」?又要怎麼創造主題?是村上的生命史,也是他對於年輕創作者的提問。

村上說:「寫小說時最重要的寶藏,就是具體細節的豐富收藏」,這是一本職業小說家的深刻告白,是許多世代青年的文學啟蒙。

【三餘點誌】《劇場閱讀》

《劇場閱讀》,澳門劇場文化學會,2016
   

「劇場作為一種相對古老、手工業的媒介,它今天的存活,就是一種對單向高速發展的社會現實的某種逆寫。相對於主流媒體異議聲音日漸收緊、出版社老闆被消失,劇場的逆寫其實微小,微小到不得不堅守下去。」
 
─莫兆忠,編者的話
 
二月的《劇場閱讀》已熱騰騰的上架,靜靜地被擺放在免費文宣裡頭,微微地探著頭不作聲。這次探討關於劇場的參與、被參與和不能參與,觀眾存在的角色,和能介入多少社會議題,或者個人生命歷程。
 
〈花蓮的劇場相遇:夜市與夜遊〉,《夜市劇場》是一齣在花蓮自強夜市的攤販劇場,藉由客人點菜的方式,專屬的表演,時而是拉開的布幕,時而是緊閉的個人獨腳戲。《夜遊》則是帶領著觀眾,沿著溝尾仔這條街,進入各種空間,闡述各種不同形式的故事。兩種劇場都已經拉到一個幾乎開放式的空間,用新的面貌和觀眾相遇,有私密、有些則是直接進入生活當中。
 
《跟著垃圾車遊台北》更在台北市和新北市的三重、大安、松山,以表演介入垃圾車行駛路線所展演的城市空間的、翻轉民眾倒垃圾的日常經驗,介入民眾的生活時刻中,讓觀者自動去思考所謂表這件事情,和自身的關聯性,或者我們所期待表演和眼前的劇場有怎樣的落差。
 
這小小的刊物中帶領我們閱讀港澳台的劇場生態,重新檢視劇場百態,也看見身處劇場中的我們。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macautheatre/?fref=ts

【三餘選書】《縫》

《縫》,張耀升,2016


「在斜射的午後陽光下,他將上著石膏的手舉高,仔細察看上面所有同學的簽名,在他不容易看到的手肘外側,潦草但清楚地簽著霸凌他的四位同學的名字。

他哭倒在走廊上,隨即又為自己的軟弱感到氣餒,軟弱殺人犯的後代,果然只有軟弱的內心。…他偷走一份放在護理站櫃臺上的病歷表,扯下幾頁,用盡全身之力努力控制酸動的手腕,大大寫下四個同學的名字,將這張紙折疊再折疊,收進口袋,假裝散步偷偷離開醫院。」
 
──〈鮮肉餅〉
 
歷經十二年張耀升的《縫》,加入四篇新作,重新和讀者見面。閱讀若有痛感的話,張耀升的句子像一把亮利的小刀,從生活中劃出一痕痕小小的縫。讀者跟隨這些小小的傷口,直視躲在艱難的黑暗裡的人。他們不再需要撣掉身上的黑,只要真實的赤裸。

在記憶底層的童年鬼魅、校園裡的鬼故事、被霸凌後自殺的少年、彷彿一起生活的祖母其實早已死去、年輕時深愛過自己的人換了樣貌出現眼前……

十二個短篇故事,張耀升用簡潔精煉的文字,把世界的乾淨明亮,劈開了一道縫,讓無家可歸的故事得以棲息。可怕與黑暗背後,靜靜的守護那些被驅離的、被棄置的、不被承認的惡。

如果願意,請一起走進縫隙中,說不定會發現,這裡正說著你的故事…。

張耀升│作者簡介

小說家,影像創作者。

張耀升曾於2010年執行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至日本在地旅行三個月,此後決定重返人間,2011年出版長篇小說《彼岸的女人》(本事文化)與散文集《告別的年代:再見!左營眷村!》。2014年出版電影小說《行動代號:孫中山》(導演及故事:易智言)。

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三餘選書】《鳥嘴人》

《鳥嘴人》,巴特,2016
 
「空氣中瀰漫寒冷的氣息,夾帶消毒藥水氣味。我吞了口水,喉嚨深處由內而外發出某種訊號,有點乾,萌生一股飢渴的慾望,我悄悄地望向了四周,尋找解決慾望的可能性。」

男主角小顧因意外住進專門處理「鳥嘴人」口腔手術的醫院,卻遇見前任情人神父。重新相遇的兩人還來不及溫習往日愛恨,醫院內莫名出現一連串謎樣殺人事件......流言四起,盛傳是反口交教會無法容忍鳥嘴人而進行撲殺,誓要奪回高潮神聖性。

巴特與牙醫醫學背景的顧廣毅 ,以台北數位藝術獎首獎「陰莖口交改造計畫」,創造出混種小說《鳥嘴人》,創造了一個口交式的奇幻異境。神父的祕密小屋,是狹小、骯髒的「鳥巢」,對比鳥 嘴人聚集地的開放空間「鳥籠」剛好是相反的。壓抑並且自律的神父,與任意在街上口交的鳥嘴人,正是這世界上最極端的兩邊。

在這個世界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院長的「密室」、護理長的「病房」、門徒的「私刑室」、神父的「教堂」,似乎只有主角小顧沒有自己的空間,所以他總是在假扮別人,就像是仿聲鳥一樣。

一場因為愛而啟動的連鎖殺人,在鳥嘴人的奇異世界裡發生,在同性戀與反同教會之間的衝突,帶出一連串愛與恨的辯證,但慾望,在愛的路徑上,面對歧視,尋找鳥嘴人的出口。

「鳥嘴人是一種貶義詞,動物性比喻通常是為了替特定外貌的族群定義,各種稱號只是充分地表現了對於該群組的刻板印象,所以如果有人聽到自己被冠上某種動物當形容詞,那肯定不是好事。」

【讀一首詩】〈極樂城下的惡海〉,馬欣

你試過嗎?
 
夜晚路過舊社區,會不自覺聽到漏水聲,流下的在聽覺與想像力上是黏著地,侵蝕著底盤的鐵鏽,當然,你不知道那裡面是什麼光景,那滴水聲倏地進入另外一個世 界,接下來又是另一滴,沒有間斷過,而你企圖關心的是那霓虹板上「你會更好」的標語,理智上必須如此,儘管滴水聲似乎跟你更親近些。
 
───〈極樂城下的惡海〉,馬欣《反派的力量》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三餘選書】《末日前的啤酒》

《末日前的啤酒》,夏夏,2016

「有人把地球的一天比喻成人類的一天。」

《末日前的啤酒》一開場,就提出了這個隱喻,以及說法:

「是這樣子說的,當我們早上從床上懶洋洋地爬起來,走進浴室隨便洗把臉、撒泡尿,可能再吃點油滋滋而且冷掉的早餐,接著隨意翻翻報紙,一不小心就渾渾噩噩混到了中午。對地球的一天來說,這時候也許剛剛開始長出一些綠色的東西。
  
大概要到晚上,甚至是半夜,一日將盡時,人類才終於誕生在地球上,到處東摸摸西看看。接著精彩的來了,人類只用了一天之中即將結束的最後幾秒鐘,就把地球好不容易長出來的東西搗得稀巴爛,然後玩完。」

人類花了半夜來臨前的數秒鐘,就把地球搞爛,寫實地讓人悲傷,夏夏以末日為名,寫下這本小說,我們不知道地球的生命還有多長,但工業革命以來的二百年期間,人類的科技造成氣候變遷、核能災害,《末日前的啤酒》以一種後環境的小說姿態出現,描述大水災過後,一群失聯已久的小學同學,又命定般搭上了線,開始了他們的故事。

以山上的小村為故鄉的他們,看著電視新聞播報一幕幕災區畫面,慘不忍睹卻又無從悲起,曾經很熟悉的場景,在他們離鄉工作之後,其實早已陌生,眼淚是掉下來了,但卻不知悲從衷來,這樣的情感描述,很冷冽卻真實,是動人的。

畢業後仍留在村裡的阿巧,是倖存的生還者,但歷經浩劫與親人離散的悲劇,她失憶了,關於青春與山村的所有記憶,幾乎成為片斷的裂片,而其他的角色,開始參與她的復健,以各自的青春記憶,為她拼貼出曾有的生命,也為彼此找到自己與家鄉的聯繫。

不只是一個關於災難的寫實故事,更是一群人追尋記憶的青春,夏夏擅長的魔幻手法,在青春的追逝中,迷人無比,不知道阿巧是否拼圖出她的青春,也不知道Hank或主角如何重生,《末日前的啤酒》重寫了八年前的那場災難,也在災難中以青春的力量,在土地上生養了更多的植物,這是人類面對午夜前最後幾秒的力量。

【三餘選書】《說好一起老》

《說好一起老》,瞿欣怡,2015
 
阿述是個很寬厚的人,方方面面來說都是這樣。

阿述不喜歡人類,因為人類把地球破壞得太嚴重,她對動物、植物有深深的同情,老是撿回一叢被人扔在路邊的黃金葛、盆子缺了一角快枯死的九重葛。有一陣子,她把番茄當肥料種在花盆裡,意外養出好多小番茄苗,把小苗送人時,還認真叮嚀:「這是幼稚園小朋友,請好好照顧它。

阿述是小貓的女朋友,她們在一起15年了,吵架了也要擁抱,一個眼神就能心知肚明,她們有很大的默契,她們睡覺時,依舊要手牽手。 瞿欣怡的《說好一起老》,寫著她和小述的私人日記,以及愛情中的日常生活。

得知阿述罹患乳癌的那天起,小貓開始了她的「陪伴日記」,從2013年6月7日寫起,阿述說「我左腳沒力氣」,小貓陪她到醫院,原本排隊掛骨科,沒想到意外的篩檢,卻發現了乳癌的真相。

「那是我最喜歡的阿述的乳房嗎?那握起來溫溫熱熱、讓我感覺很有安全感的乳房,為什麼看起來如此淒涼?」

回家後,小貓躺在阿述身邊,想著白天的曲折掙扎,忍一整天,她哭了,阿述也哭了。她們並肩躺著哭。哭夠了,她們整理客廳,裝好新電視、擺好藤椅,她們說:「要如常過日子」。

在死亡的陰影中,小貓和阿述的故事開始,生活要如常進行,心態要無常看開,這些話語聽來都簡單容易,但真的在生活中發生意外,又該怎麼面對?「以前我們常假裝率性地說無常,我現在才知道,無常好苦」。

無常好苦。阿述說:「你知道嗎,台語有種說法叫『痛運』,翻作國語就是『痛劫』,意思是冥冥中有一個『疼痛的運』,過了就好了,之後一定會更好。」

讀著小貓和阿述的日記,很容易笑了,也容易哭了,瞿欣怡寫的真切,情人與家人的溫暖情感容易感動,而同志伴侶面對醫療的權益問題,更在過程中一一迸發,不論她們多麼相愛,但在法律上始終被視為陌生人,讀著這些段落,內心很痛,這是許多台灣同志伴侶的共同處境與恐慌。

很多時候,事情沒發生之前,我們總能平順生活,瞿欣怡寫下《說好一起老》,在災難之前,她們努力平順生活,這樣的力量,或許哪一天我們遇到災難時,也能在愛裡迸發。

「真的,痛運過去,事情就會越來越好。」

【讀一首詩】〈淡海〉,黃湯姆

你們要看起來很愛對方
 
───〈淡海〉,黃湯姆《火星上的抒情詩》

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三餘選書】《1993》

《1993》,潘柏霖,2016

1993
奧黛麗赫本死於闌尾炎
黃家駒在表演時摔下了舞臺
她六十三歲
他年方三十一
終日戴著高帽的詩人
放下筆拿起斧頭
將自己與世界
劃開
一條巨大的裂縫

《1993》是潘柏霖詩集,他的詩在「PTT詩版」和「晚安詩」相當有名,他將51首近期創作的詩,獨立出版了《1993》,大多數在臉書上販賣,一部分在獨立書店。

我還走不到更遠的地方
去寫那些大眾的隱喻
因為我始終懷疑
要如何相信那些不可量化的東西
像是靈魂
像是我和你之間的距離
像是對任何人都能輕易說出的
「我好愛你」
─節錄自〈我不需要勵志書刊來教我怎麼愛自己〉

詩人的詩句是冷調的,然而在冰冷之中,卻有著熟呼的熱氣,詩人明確是背離人群走去,但總希望身邊有一點人陪伴,「我還找不到更隱密的住所/ 藏匿我的日記/ 每一個字都只好藏在血裡」,如果周慕雲找到樹洞,潘柏霖則以肉身養了一棵樹,而樹洞正藏在他的肌理間。

每篇夜餘選書,店員們都會開會,店員B一直說不要選《1993》,因為書店的詩集都賣光了,幾乎進入絕版,這樣的奇妙心情,我能理解,如果店裡也賣完了,那就請潘柏霖再出第三刷吧!讓更多人看《1993》。

【三餘書評】閱讀慾望的燃點:《華氏451度》

閱讀慾望的燃點:《華氏451度》

  
大眾文學,常被標誌上「用來打發時間的讀物」,在這其中「奇幻文學」和「恐怖文學」更甚。寫出許多著名作品的史蒂芬‧金的第一部小說《魔女嘉莉》曾 被作者丟到垃圾桶裡,還是老婆偷偷的將這篇撿回來,才有機會出現在讀者面前,甚至搬演成電影。當代奇幻作家尼爾‧蓋曼說:有些故事可能多年之後,你已經記 不得主角名字,情節也模糊不清,但卻記得故事給你的感受。而這次翻開《華氏451度》進入一個將「閱讀」和「思考」視為違法的未來城市,那裡每個人都活在 有著三面彩色電視牆的「起居室」中,在教育體系中只能保持沉默的孩子,用瘋狂和刺激來填補「空白」和「疑惑」。身為「打火員」的蒙塔格因為開始「思考」而 開始與「火」戰鬥。

在導讀當中提到:「為什麼要描寫明天過後,以及接下來的所有明天?有多少人在寫故事,原因就有多少個。」

關於未來世界的書寫,總是參雜著幻想與希望,埋藏渴望脫困的各種議題,在書中輪番上演。1953年,距今63年前的一部奇幻作品,卻和現在有一樣的 困境,面臨世上各種新興媒體與科技的威脅,書就像是快瀕臨絕種的動物,亟需被保護。隨著主角蒙塔格的覺醒,才漸漸發現真正惡毒的殺手不是政府、科技,而是 人類本身。

「記住,其實根本不需要什麼打火員,大眾是自己停止閱讀的。」

我們所生活的現代,資訊大量且隨意的流動,手指滑過頁面就能反射性的按下大拇指,以為自己已經閱讀過了。我們開始停止對話,低著頭對著螢幕傻笑。很 難想像那個年代的雷‧布萊伯利能精準的抓住21世紀的科技精神,那些「彩色銀幕」代表著電視、電腦、手機…讓藍光灼射雙眼,並且稱呼裡頭的所有人物為「家 人」。這些產品和我們的親密程度已不下身邊的「愛人」,它甚至可以完整記錄今天爬了幾層樓梯、明日的氣溫、曾參加過的所有活動,還有你現在所處的位置,以 及身邊距離最近的陌生人…。再精確的描述下去,或許你所持有的電子產品,比自己還更瞭解自己。現代人類依賴著數據過著生活,在看不見的語法背後,組織著虛 擬的人生,對著網路說晚安,還沒睜開眼就開始摸索手機。是我們自己停止閱讀的,這的確是的黑暗的故事。

「不、不,你要找得根本不是書!哪裡找得到你就往哪裡去,在舊的留聲機唱片裡、老電影裡,還有老朋友身上;在大自然裡尋找,在你自己身上尋找。書只是一種容器…書本身沒有魔力,完全沒有,魔力只存在於書中所記載的內容,它能拼湊起整個宇宙的片段。」

認真說起來,我們遺失的不只是書本,而是拼湊宇宙的能力。失去了追根究柢的好奇心,不夠明亮的顏色、分鏡的秒數太長都足以讓我們失去耐心。書本開始 變薄,然後像咖啡一樣濃縮,變成摘要,最後成為摘要中的大意,兩句話…。喜歡標籤,把厚重的支解,宇宙變成一片指紋的大小。不得不承認,現在的世界是 5.5吋上下在計算。

「他仰躺在河面上漂流,…水流清流、和緩,遠離了那些以陰影為早餐、蒸氣當午餐、以煙霧為晚餐的人群。河流非常真實;安穩地承載著他,讓他最終有時間、空閒可以想想未來這個月、這一年、這一生的年歲。」

食物變成背景,正囫圇吞棗的吃掉時間,以為燃燒時間可以換取更多時間。華氏451度正是紙的燃點,在以快速為前提的年代,嘗試著用火燃燒所有可以利 用的有形、無形之物。我們都是打火員,滿臉煤油,卸下裝備也聞得到火的味道,喜歡火的形狀、它層層的質地,但最後留下的也只剩灰燼。有趣的是,至少在書 中,人類離開「起居室」還有屬於自然的空間,但現代人的「起居室」是可以移動的,就算聚集一群人坐在大圓桌上,大家還是能像在吃「一蘭拉麵」般,自動在左 右兩邊隔起一道帷幕,也不用看碗裡的食物,而是螢幕裡的。被綁架的雙眼,已經完成書中的第四道牆了。

「我們之中有些人住在鎮裡,綠河鎮上住著梭羅《湖濱散記》第一章,緬因州柳樹莊裡住著第二章。噢,在馬里蘭州的一座小鎮裡,全鎮僅二十七個人…他們可是伯特蘭‧羅素的全文集,你幾乎可以拾起這座小鎮翻閱書頁。」

在那無法擁有書籍的年代,只能靠著背誦來記憶書的內容,如果願意,一個人可以代表書的其中一張拼圖。就像作者對於人類的期望,「我想要觀看一切,我接收到這些訊息的時候,它們都不是我,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一切都會在我體內聚集,那便是我了。」就如同創世紀中亞當伸出的手指,世界展開後,再次收納的時候,便跟隨著些細節組成新的我。人類之於動物的不同,也就是能夠思考,並且擁有書寫的能力。

「拆毀有時,建造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作者雷‧布萊伯特的小說曾被刊載於低級書刊中,然而一生有27本小說和600多部的短篇小說,書的力量之於他是永不晦暗的極光,如同尼爾‧蓋曼所言:「這些日子以來,我們總擔心,辯論著電子書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書,我很喜歡雷‧布萊伯利最後對於書的定義是多麼寬廣,他點醒了我們,不該只憑封面評斷書本的好壞,在這些封面之間存在著一些書,完全是人類的樣貌。」每個時代都認為自己是最糟的時代,但我們依舊要謹守崗位並且閱讀(當然這不單指書籍)。像一面面的鏡子,我們閱讀自己,並讀出曾經以為的不可能。

【三餘選書】《魔是魔法的魔》

《魔是魔法的魔》,尼爾.蓋曼,2008

「巨魔聞得到彩虹的氣味,巨魔聞得到星星的氣味,」他傷心低語,「巨魔甚至也聞得到你未出生前懷抱的夢想。走過來一點,讓我吃了你的生命。」 
第一次讓我著迷的奇幻小說,莫屬短篇小說〈巨魔橋〉,篇幅短小,文字樸實,卻又帶著一點戲謔,故事在最後一瞬間,像儲滿水的水壩,傾洩而下。但不是被兇猛的水給淹沒的那種,而是輕盈的包圍,然後你就突然找到生命的旋鈕,生活又重新開始。
 
「你在對的年紀閱讀的故事永不會離你而去,你可能會忘記作者、忘記故事的名字,有時甚至忘記內容細節,但如果故事讓你感動,它就會永遠伴隨你,盤旋在你心靈深處鮮少觸及的區域。」
 
最近我又再次看到〈巨魔橋〉,心被填滿的程度並不比第一次還低。我的確忘記故事的細節了,但那股溫暖的感覺依舊記得。驚訝的是,這一次居然感觸更加深刻。
 
「短篇故事是進入相異世界、心靈與夢境的小窗戶,可以讓你一路飛到遙遠的宇宙筆端,又能及時趕回家吃晚餐。」
 
尼爾‧蓋曼的文字就是有這樣的魔力,你可以在任何一個時間空檔,通車、午休、睡前…到新的世界,然後再讓故事將你安然送回現實。好比宇宙的另一個平行時空,而你只是暫時潛入另一個「真實世界」。
 
這次謬思再版尼爾‧蓋曼的系列短篇小說集〈煙與鏡〉、〈魔是魔法的魔〉和〈易碎物〉讓還未擁有時光機的讀者享用。為了迎接禮拜一的輕微憂鬱症,不妨就翻開尼爾蓋曼吧!

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

【書店選書】《山本恩重如山本恩》

《山本恩重如山本恩》,山本恩,2015 
「山本恩重如山本恩」,多麼饒舌的書名啊!到底是「山本-恩重如-山本恩」,還是「山本恩─重如─山本恩」,還是「山本恩重-如-山本恩」,幾乎搞不太清楚,但從書名的設計,大概可以猜出這本書大概是種無厘頭的圖文書吧!

書店的長腿店長瘋狂推薦,他說最近天氣多變化,心情也陰晴不定,再加上身邊一堆朋友得流感,所以需要大解放,然後他就在櫃台,一個人讀著《山本恩重如山本恩》,一個人莫名地嘰嘰笑。

【書店選書】《為你寄一張小白熊:街頭藝術家的環遊世界夢》

《為你寄一張小白熊:街頭藝術家的環遊世界夢》,A-KUO,2015 
(圖片取自方寸之間出版社) 

在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中,女主角為了讓成天躲在家中的父親敞開心房,把他最心愛的庭院裝飾品─紅帽小矮人交給了她的空姐好友,接著父親收到一封封有著名勝景點和矮人合照的明信片,最後終於提著一卡皮箱去旅行。
 
A-KUO是一位出生於印尼,成長於台灣的插畫家。喜愛畫動物和旅行的他有一次突發奇想繪製了一張明信片交給在法國留學的友人,請他寄回來。於是有了「讓明信片代替我環遊世界」的想法!
 
手繪的明信片代替他前往陌生的國度,拜訪素未謀面的朋友。然而在繪畫之前,A-KUO總會做足功課,讓筆下的小白熊先在腦海中遊歷當地的文化和景點,透過 即將遠行的友人、來台觀光的旅人,甚至不曾見面的網友的幫助,讓小白熊待過捷克、奧地利的廣場、東京鐵塔,聽英國大笨鐘的鐘聲,聞加拿大楓葉的味道,還去 了熱帶新加坡、香港,寶島台灣也從南到北旅行過好幾圈。
 
小白熊在台灣停留27個地方,流浪17個國家,共完成112張作品。無數的愛與溫暖就這樣簡單地傳遞著。看完這本書也會想起身去旅行吧!而旅行不分路途的長短,趁著禮拜六的陽光早晨,打開五官,到處去冒險。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三餘選書】《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行動思想家鄭南榕》

《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行動思想家鄭南榕》, 鄭南榕基金會,2013


三月十八日的夜晚,重看《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
 
書店裡有很多台灣民主、政治與社會批判的書籍,偶爾想要讓腦袋轉一下,會讀史明老師的書,但如果時間不長,就讀《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
 
《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以228公義和平運動、519綠色行動和407鄭南榕烈火焚身,這三個鄭南榕以生命實踐的運動為主題,以及「自由時代」雜誌社論、鄭南榕的言論,窺見一位終身追求台灣民主與自由的前輩,他的思想與觀點。
 
在台灣正追求轉型正義的此時,該用什麼態度去面對獨裁專橫下的真相?事件的真相該如何公佈?被害人與加害人又該如何後續處理?這些疑問,需要台灣社會進行共識,然而在共識之前,我們必須在乎某些價值與態度,鄭南榕先生在他的年代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我們在這個年代,要如何捍衛台灣的民主與自由?
 
三一八爆發了青年世代的反省,在這股浪潮之中,前輩們也在凝視,「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讀鄭南榕先生的手稿,繼續走下去。

【書店角落】二樓的斷捨離


午安,今天想要告訴大家,三餘咖啡館即將在四月份停止輕食的供應,二樓也會有新的樣貌呈現。

三餘二樓的小咖啡館其實比書店晚了一個月開張,但在決定將餐飲空間帶入後,其實在空間配置與餐飲品項的規劃上算是相當急促,沒有太多的醞釀,就這樣三餘咖 啡館草草誕生,很隨興很歡樂,這一直都是三餘慣有的風格。


這幾年高雄也開了很多風格店家,夥伴們多半喜歡到處嚐試再回店裡討論分享,從去年年底到這個月主 管跟店員們一直在討論二樓未來的規劃,也謝謝一些客人或朋友這段時間告訴我們對二樓的看法。

四月以後我們決定抽掉菜單裡食物的比重只保留飲品和甜點的選 擇,並且在二樓展開小小的空間革命,除此之外書櫃裡的選書會有些調整,也或許會在二樓佈展示桌做迷你尺度的主題書展,這段時間蹦出了很多想法,接下來的半 個月我們會開始著手實踐。

然而在緩慢的改變與推移中唯一不變的是,我們希望帶給這座城市的是紙本的力量,並且希望化約後的三餘咖啡館能夠傳達更加明確的閱 讀的可能性。


在最後我們想要謝謝所有歷任照顧咖啡館的同事們,還有曾經幫助過我們的朋友與員工家眷,以及努力工作支撐三餘營運的老闆們(XD),大家四月要來看看我們唷!

【三餘選書】《寄生蟲圖鑑》

《寄生蟲圖鑑:不可思議世界裡的居民們》,目黑寄生蟲館、大四疊半工作室,2014

第一次看到《寄生蟲圖鑑》,腦袋裡立刻想起家裡小狗在幼犬時期,某次排泄出的鉤蟲們,一大陀長長的鉤蟲,彼此攪動著彼此,不停扭曲晃動,直覺說出「這本書,怎麼會有人想買呢」。沒想到店員B馬上接口,「這本書超好看的,比一堆科普書還認真」!

《寄生蟲圖鑑》由全球唯一的寄生蟲博物館「日本目黑寄生蟲館」監製,從「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節肢動物」、「刺胞動物類及其近親」、「原生動物」、「植物‧真菌」六大類寄生蟲中,精選出38種最具代表性的寄生蟲,詳細闡述習性、歷史、分布地區、相關趣聞等。搭配細膩精美的點描插畫,即使是害怕寄生蟲的讀者,也能盡情享受閱讀樂趣。

真的是令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的寄生蟲世界!

真雙身蟲是目黑寄生蟲館的吉祥物之一,由於牠們相親相愛的生活模樣,似乎會對戀愛帶來好運,所以相當受到女性的歡迎。寄生於鯉魚鰓部的真雙身蟲,有著像蝴蝶展翅般的模樣,是由兩隻真雙身蟲交纏而成的。單隻的真雙身蟲會在鯉魚的鰓組織上移動以尋找另一隻蟲體,找到的時候,立刻一聲不發地黏上去,是那種一見鍾情型的合體。

彩幼吸蟲會寄生在蝸牛體內,然後把蝸牛變成殭屍,操縱他們的行動。

這好像某種恐怖電影的情節,一般來說,蝸牛為了避免被天敵鳥類發現,往往會躲藏在葉背的陰暗處。可是大腦如果被這種寄生蟲支配,就會一愣一愣地爬上樹梢,讓鳥類能輕意捕食。為什麼彩幼吸蟲要驅使蝸牛讓鳥類吃呢?原來他們可以透過這個過程,進入鳥類的直腸,發育為成蟲,然後再產卵伴隨糞便排出,蝸牛吃了鳥糞,彩幼吸蟲再把他們變成殭屍,一代一代循環不已。

《寄生蟲圖鑑》很好閱讀,也真的開了眼界,小狗最怕的心絲蟲、專門麻痺蟑螂的扁頭穴蜂,寄生蟲與宿主的關係,有時實在讓人意想不到。而德國稱蟑螂為「俄國蟑螂」或「法國蟑螂」,而在俄國則叫「普魯士蟑螂」,在台灣又叫「德國蟑螂」,這又有什麼奇妙的故事?

一看就上癮,當然不會想養寄生蟲,但卻有了很多幻想,在《寄生蟲圖鑑》的閱讀過程中,一一迸發。

【讀一首詩】〈邊流浪邊占卜〉,黃潤宇


有一天你會想起我
我正在大街上爲你戰鬥
那時候唱的歌你從沒聽過
留在爲自己找的水深的墓中
 
直到有一天你想起我
那時候可能我已弄丟了眼珠
但是此後一將選擇流淚
非常遠的海水都來沖洗你的輕浮
 
非常可能那一天已經過去了
我們冷靜地看著今天的一切
那條街再也不會有車行過
 
 
───黃潤宇〈邊流浪邊占卜〉


【三餘選書】《石頭雨・海之歌》概念繪本

《石頭雨・海之歌》,攝影│鄭冬 ,立體書│劉銘鏗,插畫│梁倩瑜,繪本│蕃茄,2016 

這不是一場
尋常的雨,落下來的,是
一塊一塊的磚石,
掉進海裡的,
很快就填出了陸地。
掉在陸地上的
壓壞了一些房子和樹,
剩下來的房子、樹、人和動物
則被震動的大地嚇壞了
有一些就搬家了!
當失去了鄰居時,離開了的
很容易被遺忘,而留下來的
也不是那麼容易被記得。即使如此,雨還是繼續,下。

沒人打傘的
那場雨,
還在繼續下著
 
──〈那一場大雨〉,圖/文 蕃茄
 
收到故事盒的當下,被它看似石頭的質地給吸引。打開後書內分成四的部分,有小書、攝影、立體書和一隻小牛牛。他們將原本一個故事,還原成四種不同的、不分 順序的切面,大人跟孩子,孩子跟大人,在閱讀、接觸、想像中,重新書寫屬於自己的故事,一個屬於大家的,閱讀和講述小城故事的方式。由足跡Step Out團長莫兆忠和澳門、台灣、香港三地藝術家集體創作,讓故事展演自己的歷程。
 
成立於2001年的足跡Step Out,不將自己限定在「劇團」或「舞蹈團」的表演藝術框架之中,而是以劇場創作、藝術教育及海外交流三方向傳遞故事。說到澳門劇場不得不提到足跡 Step Out細緻的耕耘。這次從劇場到繪本,他們讓讀者自己演繹閱讀。閱讀存在於生活,發生在澳門的種種,也正發生在各個地方。在這還沒有人撐傘的雨中,填補的 不該只是土地,而是生命。

【三餘書展】動物平權書展│《去買伊比利豬》

《去買伊比利豬》,野地秩嘉(Tsuneyoshi NOJI),2016

前幾天在報紙上剛好刊登了關於伊比利豬的新聞:被稱為勞斯萊斯等級的豬肉,牠必須要經過放養約18個月以上,並且吃橡樹子達到一定重量後,才能進行宰殺。通常3公頃的橡樹林僅能飼養1隻的伊比利豬,因此很珍貴。  
 
而這本《去買伊比利豬》正是在寫一位日本人排除萬難,為了見到伊比利豬展開一連串的冒險。這樣說起來,其實也可將這本書當成小說來讀,因為很難想像本來在 出版社工作的作者野地秩嘉,為了伊比利豬一頭栽進肉飯的歷程有多麼有趣。書中除了一連串熱血專家人物,還有作者不少自嘲的搞笑筆調,除此之外,還有提到豬 舍的現狀:
 
「橡樹的果實成熟後散落一地,豬隻就會離開久居的豬舍,痛快享用豐富的森林果實、野草、香草大餐。」
 
很難想像,在豬圈裡需要開著吉普車帶著望眼鏡去尋找豬的下落吧!但能有這樣優渥的生長環境,自由,就是牠珍貴之處。
 
「A先生說要和我一起實現夢想,我才換工作的,如果他當初說要一起賺錢,我就不跟他去了。」
 
在商業化的機制裡頭,專家們的角色不只是關於怎麼賺錢,最重要的是,如何研發商品。作者開始栽進伊比利豬的流沙之後,才發現「研發」跟搖筆桿比較起來,可能所要承擔的毅力和耐心也不少!
 
關於食物,可能知道的比吃到的少,去微風廣場的超市去買伊比利豬前,不妨先看看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