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習近平聊聊台灣和中國》,范疇 ,2015
「我看見的,是一個素顏的中國,不是今天這個強大起來、漂亮化了妝的中國。」
在中國經商創業三十多年的政治評論家范疇 ,新書《與習近平聊聊台灣和中國》提出從「後主權時代」看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他寫了長信給習進平,認為介於中國和美國兩大強權之間的台灣,應該追求「永久中性化」的國家定位,才能停止兩岸爭議。
范疇提醒習進平不要從「統獨框架」來思考台灣存在這事實,台灣問題其實有統、獨之外的第三種可能性,他大膽提出中國應該找美國簽署「台灣永久中性化協議」,將台灣因素排除在中美兩國的戰略競爭之外。
而「台灣永久中性化」的宏觀意義是:其一,它可協助中國化險為夷,緩和當下的六大引爆點;其二,它可展現中國引領世界下一波政治文明──後主權秩序觀的能力。如果放在從亞洲及世界的高度來看,這對台灣、中國、美國、日本、東南亞乃至歐洲都最有利。
究竟范疇提出的「台灣永久中性化」能否得到台灣人民的支持,而中性化與主權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台灣就能擁有國際認同的國家定位嗎?這真的是台灣追求正常化國家的第三途徑?范疇在書中雖然碰觸到這些議題,但背後仍有龐大難解的政治現實,需要對話。
《與習近平聊聊台灣和中國》提供了一個解決台海爭議的觀點,或是范疇可能一廂情願的看法,但都讓我們可以去思考,在國際政治的現實中,台灣如何找到一條獨立存在的路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