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上》,陳敏佳,2013
這裡是書店的門口,上面有一個小平台,要從二樓陽台才看得出它的完整模樣。這半年來,一直有本練習簿掉落在上,幾次想要爬上去清掃掉,但總有一種野心,想看他放在那邊,經過城市的灰塵與風雨,會變成什麼模樣。
對於門口來說,這個平台就好像他的屋頂,多數時候沒什麼人可以清楚看出他的模樣,有某種遺世而獨立的感覺。幾次在書店休息時爬到這裡清掃,站在門口之上。雖然掃地不用花太多時間,但總想在這裡待久一點,有種特異的舒服,可以把知覺打開,更敏感去看書店的風景。
陳敏佳的《屋頂上》,紀錄2009-2013年,他在「屋頂上」的人像攝影計劃,36組人像攝影、36次重述被忽視的個人價值、36幅台灣天際線的變化實
錄,縮影似地紀錄了台灣土地的故事。他說「我們都應該站上屋頂,好好看看自己所在的地方,再次確認自己,和家鄉的價值。」
屋頂是人類建築與自然生態過渡的空間,是私密空間與公共空間過渡的平台,是日常生活偶爾偷渡的自我世界。《屋頂上》以人站在屋頂上,拍攝城市、拍攝工業、拍攝現代化、拍攝人心的焦慮、拍攝少數的浪漫、拍攝社會的望遠鏡頭。
這裡是書店的屋頂,因為隔壁有大型建案的施工,即將少掉多數的陽光,我們在書店裡尋找一顆望遠鏡頭,希望看見現代化之外的寬闊,可能無奈卻依舊野心不斷,在門口的屋頂、在書店的屋頂,在我們身體的屋頂,在我們思維的屋頂。
找到那顆望遠的鏡頭。
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三餘選書】《屋頂上》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