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三餘選書】《80後十位香港女詩人: 詩性家園》,

《80後十位香港女詩人: 詩性家園》,崑南/編,2011

深夜四五時的空氣凝結在斑馬的鼻尖
我的斑馬在呵氣歎息,牠就這樣倚在窗邊
等待黑夜的來臨,牠要從紙箱中逃走
 
───節錄自〈我跟斑馬一起失眠/跟我的斑馬一起失眠〉,Panini
 
這是一首名字很長的詩,寫詩人和斑馬一起失眠,是香港詩人Panni的詩,她的風格沉重,有如夜的蠍子,她還寫雲吞麵吃了她,然後她宣布:如果死於抑鬱,那是跟世界分手的最好辦法。
 
牠不知道這叫做失眠,牠不知道我也在失眠
黑夜太靜也太吵,我被噪音吵得失眠而我什麼也聽不到
黑夜容易令人迷途,說好了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再上路
陽光燦爛的日子我把燈關上,而黑夜
仍然陽光燦爛,頭上的白光燈照射了一室溫熱
 
這是一首敘事詩,斑馬和詩人在房間裡,有陽光時關上燈,夜晚時反而陽光燦爛,她們在失眠的夜裡數斑馬的線條。Panini的詩收錄在《80後十位香港女詩人: 詩性家園》,總共有十位女詩人,各精選了五首詩,包括台灣較熟悉的陸穎魚、陳穎怡等年輕詩人。
 
雖然香港一直被宣傳為金融城市,動感城市,以及亞洲最自由城市,不幸的是,所謂自由繁榮只局限於經濟發展,公眾永遠忽略自由環境對於個人創作的重要性,正是這個因素,香港文學反成為一株奇特花朵。
 
2010 年,香港關鍵時刻的一年。80 後,成為香港社會的重要關鍵詞。2010 年80 後,代表了醒覺的聲音,催生了一個未來。80 年代之後出生的香港青年,部分群體,走上街頭,採取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對眼前政制的看法,吸引了大眾市民的眼球
 
而詩人,則是用另一種方式,實踐生活也實踐理想,總共50首詩,中英對照,看到了一種高度都會化、極後現代的文字光景。十位女詩人直接,沒有修飾和隱藏,書寫自己的生活,也書寫這個城市的命運。
 
斑馬比我勇敢得多,牠要從紙箱中逃走,選擇在黑夜上路
失眠的時候我為我的斑馬著色,牠的紋理黑白分明
白的太多黑的太少,斑馬變成了一頭黑馬,牠終於可以
逃走在不再失眠的晚上。在黑夜來臨的日子再上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