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三餘選書】《臺北城裡妖魔跋扈》與《帝國大學赤雨騷亂》


《臺北城裡妖魔跋扈》與《帝國大學赤雨騷亂》,新日嵯峨子、瀟湘神、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2015

初看這兩本書的書名,以為是奇幻神怪輕文學,很多讀者會來書店詢問這兩本小說,於是找了時間認真閱讀,竟有點驚訝,在看似輕文學的包裝下,卻有著濃厚的台 灣和日本的神妖民俗傳說,再加上角色設定的魅力,以及「誰是兇手」的推理情節,台灣的出版業找到了一個通俗而具有民俗深度的角度,展現了文化去殖民的企 圖,發行了這兩本書。

《臺北城裡妖魔跋扈》故事背景設定在日治時期,在這個世界中,日本未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直到1950年,臺灣也還在日本的統治下。日本政府為了加強殖民統治,建造臺北結界,將日本大妖狐言語道斷困在其中,以其妖氣控制本島人。
 
子子子子未壹(筆名)作為一名新闖出名聲的小說作者,受邀到當時為文壇盛事、由知 名文評家新日嵯峨子(筆名)舉辦的「新日沙龍」,與各位文學家並席討論,並討論到了殺人鬼「K」。而K獵殺日本妖怪,並神奇的殺害 了當時坐鎮台北城的大妖怪「言語道斷」,言語道斷之死,造成在台灣的神明、妖怪、人 類勢力均衡開始破裂,處於一種劍拔弩張的緊張局勢。
 
《帝國大學赤雨騷亂》則是系列作的第二本,在殖民隱喻大妖怪言語道斷死後,橫行跋扈於臺北城的殺人鬼「K」並未停下腳步,甚至張揚地發出殺人預告,說要在 臺北帝國大學開學紀念式上殺人!全臺北的神異蠢蠢欲動,為開學紀念式帶來不祥的風雨,子子子子未壹被預知夢纏身,再次登上台北神怪鬥爭的舞台。
 
看似輕小說的設定,卻明顯表達出台灣─日本的文化殖民關係,日本妖怪、台灣神明和現實歷史,建構出一個虛實難分的平行世界,而日本殖民/國民黨殖民的巧合性,也為這個虛構的時空帶來了很多反省。
 
「神妖的爭鬥,就是文化與政治的角力」,很欣賞這個系列作所點出的關鍵,主戲雖然發生在神異世界,但事實上,每個神異角色,無論仙魔,都有來自不同國家、民族,以及地域特質所組成的背後源流,神與妖之間的爭鬥,其實就是文化與政治的角力。
 
臥斧的推薦序文這樣寫:無論是《臺北城裡妖魔跋扈》或《帝國大學赤雨騷亂》都十分輕鬆易讀,不需任何背景知識,就能夠簡單進入故事,享受多線進行的群戲大 戰。但倘若被故事裡的某個角色、某個場景或某段歷史勾起了興趣,進而順手查查資料,就會獲得許多與這塊土地相關的文化及歷史知識。
 
如果台灣電影一直覺得缺故事,《臺北城裡妖魔跋扈》或《帝國大學赤雨騷亂》都很適合大眾口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