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的病房課》,蔡文騫,2016
「現在還下黑雨嗎?」,我在電話中問阿公。
那是老家特有的景象。
小型的煤雨以滲漏的方式不斷落下,源自輸煤碼頭橫跨頭頂的自動輸煤帶,雖然為了偽裝融入背景而漆成亮藍色,仍然粗魯刺眼地將天空分成了兩截,上層乾淨明澈的晴空、白雲通常與我們無關,漂浮的煤灰遮蔽了天光,漁港就這樣長年被淡淡的陰霾籠罩著,像是一個隔離孤立的灰色空間,和四周的風景都不連續。
蔡文騫是紅毛港人,他們的故鄉經常下黑雨,因為輸煤碼頭就在隔壁,他現在是醫師,多半時間看病,一些時間寫作,《午後的病房課》是他寫作十年的首部散文集,從家鄉的黑雨,寫到白色巨塔裡的場景,還有宅男生活和旅行的世界,蔡文騫以文學召喚現實之外的美好,寫青春,也寫苦悶,還寫了病床上的心情。
雨仍然下著,且變得越來越大。
在完全漆黑的雨中,一路上我們穿過許多記憶,去尋找遠方想像中的光。
遠方想像的光是什麼?蔡文騫這樣結尾,紅毛港有他的記憶和情感,舊部落消失了,紅毛港人四散在周遭,他們可能在沒機會淋到黑雨,看似慶幸,但人與土地的關係,被經濟政策所剝離,黑雨消失,光就會出現嗎?「想像」一詞用的很好。
《午後的病房課》也有大量描寫醫病關係的場景,他寫帕金森氏症的老人,在繁瑣的醫療過程中,他們的互動幾乎讓人動容。
「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所謂醫療的基礎,原來並不在於我們平日信仰、奉為權威甚至引以為傲的最新科技和知識,而是從最單純卻必要的理解和支持開始。」
醫師與作家,蔡文騫的《午後的病房課》,書寫生活之外,更是他看見世界的溫柔,適合也在午後恰當的心情,閱讀。
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
【三餘選書】《午後的病房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