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的寄生蟲》,林蔚昀,2016
林蔚昀,我對她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在波蘭生活十多年的她,除了寫字維生外,更是個波蘭文學的譯者,她翻譯的幾部作品在台灣是很重要的代表。因為許多在台翻譯成中文的波蘭文學都是將波蘭文翻譯成英文,再從英文翻譯成中文,中間的多次轉換讓作品流失了很多本意,而她翻譯的辛波絲卡、魯熱維奇、 布魯諾.舒茲 等波蘭文學的大師作品,都是首次直接從波蘭文直譯成中文,而林蔚昀這個譯者也成為選讀波蘭文學的指標之一。
《我媽媽的寄生蟲》是一部林蔚昀解剖自己的散文集,因為還沒出版,所以我只能觀察她提前露出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推薦語、和她自己寫的後記。很多人不喜歡序和拔或是後記這類的篇章,但我一向很喜歡作者自己寫的後記(名人或名作家寫的我倒是很反感)。
「 開始有自殘問題的時候,我也試圖用文字和我父母溝通。我寫了一篇關於自殘的短篇小說給我媽媽看,但是她只告訴我:『妳不要像這樣喔。』沒有對我說什麼別的。
那是我第一次發現:文字和文學也是有侷限的。它能反映現實,但不見得能改變現實。
即使文字和文學有其侷限,但我卻不能放下它。多年來,我靠著它們支撐心靈,走過一個又一個黑暗幽谷,自己都很驚訝這麼纖薄的載體竟然能承載這麼多東西。」
—〈蠹魚〉,林蔚昀
觀看作者後記總有窺探些什麼的感覺,隱匿在文章背後的故事都會彰顯出來,我願意去閱讀她,這本寒假即將出版的散文集。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三餘選書】《我媽媽的寄生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