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

【三餘選書】《古查布鞍遷村一年》

《古查布鞍遷村一年》,林倩如,2016

老人家說:「這裡是個好地方,好茶在這兒流過血。」
 
讀到這句話,有許多感觸,從舊好茶,到新好茶,然後再到隘寮營區,最後遷徙到現在的瑪家農場,好茶部落經歷了將近五十年的遷徙,最後在八八風災的永久屋計 畫,和瑪家與大社部落,入住禮納里的永久屋基地,這裡變成魯凱族與排灣族共居的處所,原本隔者隘寮溪兩岸的不同族群,現在變成了一家人。
 
好茶在魯凱族語中,被稱為「古查布鞍」,意思是雲豹的傳人,49年前從霧台最偏遠的山區,遷徙到隘寮溪畔,雲豹下山了,古老的石板屋得要徒步上山才能再走 到。這個南隘寮溪畔的新好茶,以為依山伴水看似好地方,但卻接連在賀伯、聖帕等颱風的侵襲下,土石流災情嚴重,最後莫拉克淹沒了這裡。
 
記得那年夏天,莫拉克還沒來的時候,節目要討論風災與土石流災情,當時到了隘寮營區訪問好茶部落的長輩們,當時遷村即成為部落爭論不斷的議題。結果八月莫 拉克來了,他們原本計畫要遷徙的瑪家農場,成為瑪家與大社部落爭取入住的地點,好茶的長輩們只好繼續住在營區,等待政策的決定。
 
一直記得那個營區,一家人住一個房間,等候多年的無奈,在長輩們的臉上畫下痕跡。
 
林倩如的《古查布鞍遷村一年》,書寫好茶部落遷徙到瑪家農場的過程,她以一個漢人女子身分,介入重建過程,從核心的「家」開展微觀軸線,描摹出一個深受災難重創,仍充滿可能性的希望空間。
 
在隘寮營區我遇見了失落,但在《古查布鞍遷村一年》裡,看見人和土地堅持的希望。
 
老人家說,「這裡是雨一定會經過的地方。」
 
長治的百合園區,是莫拉克風災後慈濟興建的永久屋聚落,好茶部落堅持要住在山裡,災後的一年中,他們爭取回到山上的機會,林倩如也在這個時候入住他們的新部落,她租屋,她與他們共同生活,在她一直流浪的人生中,暫時找到一個寄居之地。
 
……第一次走向我的「家」,第一次用鑰匙,放下背包,第一次有自己的房間睡,滿月前夕,卻沒有絲毫興奮。
 
「一個流浪的人,身在這塊土地(部落)流離的宿命之上,覆蓋無言六、七百年舊部落、三十多年遷村新好茶、安置在外三年多歷史脈絡層層面面的語言及記事…… 一再一再回到好茶,抽離不開,感染到土地抽象的流離介面,碰撞出一時身心失調的異變。這不是一塊新土地,它是一塊流浪的土地,生活在裡面的族人,所有流浪 遷移的過去,積沉在同一個地方。」──林倩如
 
《古查布鞍遷村一年》是一本長時間的田調經驗,她以流動的身分,和這個部落共同流浪,然後在土地上,企求找到家的定位。好茶部落在瑪家農場的山邊,總能看 到很大片的彩虹,也許林倩如會繼續流浪,但這一年的時間,她以誠懇的生命力,與這個部落共同居住,似乎看見大武山的彩虹之上,一定會有陽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