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0日 星期三

【高雄走路】甜點師的美濃記事


舊名「瀰濃」的「美濃」,在客家先民尚未抵達、開墾之前,為原居於此的鄒族阿魯哇社Mailing(發音近瀰濃)之狩獵地,在1734年的「雍正台灣輿 圖」上已有「瀰濃山」之記載。而到了日治時期的1920年代,「瀰濃」的發音接近日文中的「美濃」,故因此改名為「美濃」。
 
山明水秀、土地肥沃的優良環境,以及客家先民的「硬頸」開墾、栽種,造就了美濃這個農業小鎮的「菸葉」、「白玉蘿蔔」、「澄蜜番茄」等聞名全台的特殊農 產。而傳承百年古法榨油的「南頭河麻油」,無毒栽種的「美濃紅豆」,在「浩然基金會」的輔導及推廣下,雖然費工、少量、價格相對高昂,卻仍成為注重飲食安 全的朋友之料理首選。彷彿同時也提醒著「忙盲茫」的我們,有些食物不是便於取得就好,有些情感更不是機器便可取代,有機會是否該放慢腳步,品嘗每一口美濃 稻的滋味,和柴火慢燒出的客家封菜,那封存在高麗菜中的淡淡醬油清甜。
 
除了廣為人知的「客家飲食」外,美濃更有「黃蝶翠谷」的生態故事, 以及點亮南台灣百餘年,仍持續供電的活古蹟「竹子門發電所」等,等著你假日騎著單車,吹著涼涼的春風,穿梭於田野樹林間,天熱了就飲一口小山溝流出的泉水,聽聽菸樓阿伯述說古早的故事,相信這淳樸小鎮的一切,絕對會讓你意猶未盡。
 
───〈美濃記事〉,江舟航《土文青,洋菓子:書店頂樓的甜點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