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三餘選書】《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琲店文化》

《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琲店文化》,廖怡錚 ,2012
 
有看過《跳舞時代》嗎?簡偉斯和郭珍弟的紀錄片,從小對於日治時期的台灣社會文化,所知甚少,教科書上談論不多,年輕時候坊間書籍也不多,《跳舞時代》算是第一次啟發我對於當時流行文化的視野,隨著郭珍弟的旁白,還有愛愛阿嬤的口述,讓我認識了台語流行音樂的開端。
 
近來這類的書籍越來越多,但《跳舞時代》這首歌,仍常常在腦袋裡唱起。廖怡錚的《女給時代》,書寫1930年代台灣的珈琲店文化,當時構成珈琲店的三大要素:料理、酒、女給。其中又以「女給」為撐起一間珈琲店最重要的招牌
 
女給,是日文「女給仕」的略稱,也就是女性服務員,在當時殖民時代,台灣隨著日本的經營進入工業化,經濟起飛,也在各大都市流行起珈琲店。不同於喫茶店不能喝酒,花街柳巷需付出高額費用,在珈琲店,只要花點小錢,就能和店內的女給談起虛擬戀愛。
 
當時的珈琲店有著洋房、爵士樂、霓虹燈與吧檯,在粉紅色的視窗裡,珈琲店象徵一種摩登的現代流行文化,1930年代的珈琲店,你可以請吧檯的酒保,給你一杯雞尾酒或威士忌,也可以走到另外一個包廂,欣賞不定期的作品展覽。
 
九月出生的雅美,擁有一顆纖細體貼的心,判斷力也十分地果決敏銳。七月出生的君子,雖然捉摸不定,喜好變化,卻擁有一顆美麗的心地和崇高的理想。五月出生的蘭子,個性溫和柔順,但有時也會像石頭一樣地頑固、不知變通。廖怡錚 寫下女給的故事,還有珈琲店的八卦,是一本好讀也有趣的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