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獨立書店意識的年代》,廖英良編,2016
「很久很久以前,「逛書店」是不需要想、更不會跟人約定一起進行的活動,反而比較像是途中經過,想都不用想轉身就進去的地方。
若有一天,書店不再是城居日常,而是特殊風景,那我所認識的世界該是已經變種、進入另一個時代了。」-孫百儀
「那一刻,我忽然好難過,我就這樣放棄了一個深愛的小書店,當我說:「好吧,如果你受不了了,你就把書店關起來吧。」我卻沒有意識到,能在一個舒服的小書店,遇見一些和自己氣質相近的人,和他們交談,聽他們討論,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馮小非
台中東海書苑成立超過20年,前身原為連鎖書店的分店,由目前的店主人-廖英良於研究所畢業後毅然接手,且歷經過兩次搬遷至今。
跟廖大哥閒聊時,他溫文儒雅的形象深植我心,對我來說他是書店界的表率,也是位正直的紳士、書蟲、唱片收藏者;曾聽人說在書苑遇到困難時,有一群讀者、好友願意共同集資,在主動提起不干涉店務的前提下,請他務必持續將書苑經營下去,這或許是廖大哥對閱讀分享的熱情,及對開立書店初衷的堅持而讓人動容。
三餘開立雖只有短短2年多,但也不只一次的受他照顧,每次對於書店、出版的未來也能聊上好長一段,言語中總感受到他對於其他同業的關心及憂慮,即使書苑經營也不容易還身兼協會的繁重事務,也不減他對各地書店的關懷。
讀《沒有獨立書店意識的年代》這本書時,有段話一直把我這陣子心裡頭,很想陳述的想法表達的十分清楚,而這其實已經是廖大哥正在實踐的內容,發現自己的歷程也行在他曾走過的道路上時,真正的被感動到。
希望當我未滿2歲的女兒長大後,我能為她描述這段時期,在這塊土地曾有一群想開書店的傻子前仆後繼,而他的父親有幸參與了這段日子,這或許只是小型書店的最後掙扎,但也是讓我們這代人難忘的輝煌時代。
「每一家獨立書店總有屬於它的獨特情感,不管如今還在不在,它總是台灣一個獨特的歷史,所以才會覺得,若能將它寫下,用一種屬於情感的型態寫下,至少可以讓不知道的人留住那一道氣氛,不屬於知識,而是味道。」 -廖英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