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三餘選書】《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

 《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馬尼尼為,2015

「神給我的翅膀很小,飛不起來但很合身。」

「我找到你。我在你實實在在的肉體上感覺到生命。找到世界的群鳥。神的寛慰。找到死寂之中令人振奮的氣息。」

「我找到的這個世界是我一個人的。非常的自私的世界。我知道在這裡要承受一個人的失落。一個人深切的悲傷。雖然這裡的愉悅無比的巨大。無止盡的痴狂。」

「我越陷越深。深到一個神都看不到的世界。深到沒有人可以靠近我。深到我鄙視性愛與男人。深到覺得自己一敗塗地。但還是精神奕奕。 」

-《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

對一位女性來說,結婚、生子而後成為母親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嗎?馬尼尼為說:「我的孩子。我結婚這件事,是擦不乾淨的。這婚姻是一條一條很慢的刮痕,擦不掉的。」

馬尼尼為的《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接續上本書《帶著你的雜質發亮》,一樣是對自身生命的回望,但主題已由對異鄉婚姻生活,以及對台灣社會現狀種種的無法適應,轉移為一位突然成為母親,而被更深的禁錮在婚姻角色之中的女性。

這場婚姻裡,女人不只要面對許多顯性與隱性的暴力,她的時間、精神與力氣也被孩子與家事掠奪殆盡,令人生變得更加空洞。這個「空洞的掠奪」,作者以蒼白的形象加以譬喻,述說著這樣的生命消耗:

書寫沒有辦法改變任何事情、無法改變任何生活的現狀;但長期下來,它可以變成精神上的復仇,我因為可以把現實中的不滿不完美寫出來而感到非常的有精神有力量,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把生活中的傷害修復,把生命修復,可以幻化成前進的動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